
大家好呀
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智
最近,《甄嬛传》又火了一把,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剧情,而是衍生品侵权事件。社交平台上,有商家售卖号称《甄嬛传》同款的 “息肌丸”,售价不菲且销量可观。


这些商家在宣传中直接关联电视剧情节,导致消费者误认为其是官方授权产品,乐视视频很快发布声明,指出这些商家未经授权,侵犯了《甄嬛传》的知识产权,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,但仍有商家以“电视剧播出前已有此名”为由狡辩。此类行为不仅侵犯著作权,还可能因产品安全性问题引发更大风险(如未获批文的中药制剂)。

无独有偶,电影《哪吒》爆火后,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未经授权直接印制“哪吒”“敖丙”形象的手机壳、徽章、冰箱贴等周边产品,电视剧《狂飙》播出后,某游戏开发公司在游戏中直接使用 “高启强” 等角色名称,人物形象、道具、宣传语等大量借鉴该剧元素,最终被法院判定侵权。

一部成功的影视剧,其衍生品市场潜力巨大,从玩偶、文具到服装、食品,只要和热门影视剧挂钩,往往能吸引大量消费者。影视IP的价值不仅在于票房与播放量,更在于其衍生的长期商业生态,然而,若缺乏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保护,所有努力都可能被山寨产品吞噬。
今天小智和大伙伴们唠一唠影视剧衍生品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。
影视剧衍生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秘籍
-
提前布局:注册核心知识产权
◎商标与外观专利:影视制作方要提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。以《哪吒》系列电影为例,出品方共为电影申请了 457 件作品著作权、11件外观专利和 59件商标,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中。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大多完成创作后就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,明确权利归属。此外,剧本、场景设计等核心资产也进行了登记,这样在法律诉讼中就能快速证明权属,降低举证难度。同时,为防止角色形象被滥用于周边商品,还为一些角色申请了玩偶类外观专利。如此一来,从多个维度构建起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壁垒。
◎衍生品授权体系:建立分级授权机制,明确合作方资质与使用范围,避免“一揽子授权”漏洞。
-
动态监测:技术+人工双管齐下
◎利用AI技术对电商平台、社交媒体进行关键词扫描(如“甄嬛传同款”“哪吒周边”),及时发现侵权链接。
◎定期向平台发送侵权告知函,要求下架山寨产品(如抖音、淘宝已配合处理部分“息肌丸”商品)。
-
快速维权:法律与公关并重
◎固定证据:立即公证保存侵权商品页面、销售数据、宣传文案等。
◎发函警告:如乐视要求侵权方3日内下架产品并协商赔偿。
◎诉讼索赔:可以向相关销售渠道投诉,要求下架侵权产品。《哪吒》正版授权生产商发现有 20 多家商户通过抖音平台销售山寨版哪吒周边,就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行了举报。对于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,可以采取法律手段,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索赔。使用《狂飙》剧情元素的游戏公司,就被法院判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,并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30万元。
◎舆论引导:通过声明、媒体报道揭露侵权危害,呼吁消费者支持正版。
-
合作共赢:联动平台与监管部门
◎与电商平台建立“绿色通道”,优先处理侵权投诉(如小红书主动下架部分商品)。
◎联合版权局、文化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行动。

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影视制作方、相关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只有尊重知识产权,才能激发更多的创作活力,让优秀的影视剧及其衍生品不断涌现。小智希望通过这些案例,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影视剧衍生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,提前做好保护措施,避免遭受侵权损失。
后续小智将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的知识产权小知识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哦!
